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海啸第22章识破?

全速航行中的德意志级装甲舰“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就像是一只生气的刺猬,遍布甲板的高射炮尖刺般根根竖立。经过战争爆发前后的三次次改装和加强,最初非常有限的防空力量得到了成倍的强化,6座双联装105毫米重型高炮构成了整个防空体系的骨架,8座双联装的37毫米防空炮均匀配属在前后甲板以及左右两舷,20毫米机关炮和大口径机枪几乎是以见缝插针的方式部署在甲板的各个角落。就一艘排水量16万吨的战舰而言,这样的火力密度已属少有,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加装了新式火控雷达之后,整个防空系统的效率较纯人工操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发现敌机!拉响战斗警报!”

在人们的印象中,这样的喊叫声应该从桅杆顶部的瞭望哨传来,但在这艘设备先进的德国远洋袭击舰上,率先发出警报的却是位于舰桥根部位置的雷达室,预警时间也较目测时代提前了好几分钟。这点时间看起来似乎难有作为,但对于训练有素的水兵们却是非常宝贵的。在敌机身影出现在海际之前,他们可以充分利用这几分钟做好接敌前的准备:调整人员配置、检查操控火炮、储备临时弹药以及最重要的——深呼吸。

两个排成v字形编队的英国机群终于出现在视线之中,其规模明显比前一次空袭大了许多。在争夺挪威的战役中,英德双方的航空部队就分别以空袭的方式击沉和重创对方多艘舰艇,在目光敏锐的军事观察家眼中,海战正从单纯的舰对舰作战向由海面、空中、水下组成的多维模式。然而在海军舰载机运用最多的英国,海军航空兵作为一个兵种却并不受重视,以至于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它长期被归入空军指挥,这严重制约了海军航空兵力量的增长和战术的演进,到1939年8月德国入侵波兰时,英国的海军航空兵虽然已经重新归由皇家海军指挥,其麾下的8艘航空母舰在数量上多于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却存在着舰载机数量不足、性能落后的严重缺陷。尽管如此,战争初期它们依然活跃在战火波及的主要海域,为搜寻德国袭击舰、封锁北海、海上护航以及对陆支援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早早通过望远镜判别出来袭机种,朗斯多夫手下的军官和水兵们却不敢掉以轻心,当年时任海军航空兵总监的冯芬肯施泰因将军不止一次的在演习中利用老式鱼雷机和轰炸机击败水面舰队,那些场面已经深深扎根在官兵们的记忆中,没有人愿意让演习中的“不幸”在现实中上演,而避免不幸发生的最好办法就是全力以赴。

贼鸥和箭鱼均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